一片只有1.5厘米長的薄膠片,竟能挽救人於黑暗﹖能扭轉白內障病人生命的人工晶體,在三十年前價格高昂。護瞳行動經過多年努力,顛覆了人工晶體的生產過程,降低生產成本,令更多人能夠負擔手術,重拾光明。

白內障人工晶體

失明的全球頭號原因,以白內障為首,過半數失明個案都因白內障而起。白內障是可以治療的失明,只要簡單的手術,醫生為病人換上薄薄的人工晶體,就能使人恢復視力,因此白內障手術也是最具成本效益的手術。

這種簡單的手術,在香港以及許多發達國家已經十分普遍。但在偏遠落後的地方,因為貧困和醫療水平欠佳,病人負擔不起手術費,因而錯過治療機會,被逼活在黑暗中。

護瞳行動的創辧人霍洛教授深信,要消除可以避免的失明,就必須降低手術成本,讓人人都可以負擔。在發展中地區只要能恢復視力,患可避免失明的人就能重新投入工作、接受教育,有望脫貧。護瞳行動請經估算,每投資$1消費可以避免的失明,能為社區帶來四倍的經濟收益。
 
幫助他人恢復視力,感覺實在妙不可言。隨著醫療技術進步,眼科醫生便更具能力去協助病人。

- 護瞳行動創辦人霍洛教授

霍洛教授其中一個心願,就是設立工廠,自行生產人工晶體,拉低手術成本。他的心願在他離世後得以實踐 --- 在霍洛教授過世後的1994年,兩間分別以他命名的人工晶體工廠,便在尼泊爾和非洲國家厄立特里亞成立起來。工廠自行生產人工晶體,將成本降至港幣50元,讓更多人能負擔手術。



其中位於非洲厄立特里亞的工廠,自工廠建立以來已經製造了超過200萬個人工晶體,也是非洲大陸唯一生產人工晶體的工廠。失明在許多非洲國家仍是主要的健康問題。在厄立特里亞,失明人士約佔人口9%,但55%的起因都是因為白內障。

人工晶體工廠經理Mengisteab說,工廠現在能製造出硬和軟兩種晶體,不像以前只生產硬的。透過採用國際標準的製作工序和最先進的設備,工廠自建立以來已經製造出大約200萬個晶體。

他說︰「護瞳行動資助成立的人工晶體實驗室,已經在英國和美國獲得了許多品質卓越獎項。我們約80%的產品出口到亞洲國家,10%出口到其他非洲國家,以及10%流入本地市場。」

Mengisteab指出,儘管生產過程裡有許多挑戰,例如電力中斷、網絡連接斷斷續續,人工晶體工廠至今已能每年製造20萬個人工晶體供出口。

「工廠製造的晶體,能幫助厄立特里亞成千上萬的病人恢復視力,並在本地製造就業機會,使整個社區也能受惠。」
 
我一直告訴我的僱員:你永遠都不知道我們製造的晶體,會不會有一天放進自己的眼睛裡。所以我們要製造品質優良的晶體。

- 人工晶體工廠經理 Mengisteab
「成千上萬的人正遭受白內障帶來的痛苦,但由於缺少對眼疾的認識,得不到應有的幫助。失明對病人、家庭和社區的影響十分巨大的。」Mengisteab哀嘆道。


白內障病人
琳姨是超過5000多名受惠於護瞳行動人工晶體工廠的白內障病人。58歲的琳姨因為看不清楚,「看東西好像隔了一重霧」,難以打理家頭細務。

她說︰「從前我很討厭早上給丈夫倒咖啡,我看不到出水口,常把咖啡倒在地上。」琳姨聽朋友說動了白內障手術後,可以很清楚看見東西,於是她也到醫院進行手術,手術後不久便清晰看見四周。
「我一回到家,要馬上給老公煮咖啡,我很掛念早上給他弄咖啡的時光。」

 
請即捐款支持
Topics -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