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医是救命。受眼疾折磨的病人,生活由光明转为阴暗,或许无法继续学业和工作,需要其他人的帮助,影响家人的生活,甚或引致自己情绪波动等。
 
住在偏僻地区的眼疾病人,因为医疗服务不足,需要长途跋涉到医院是求医是常态。求医的路途上,他们通常要考虑两大要点︰地理与经济状况。
 
考虑到地理,已阻截了一部分病人。
 

危险的地理环境

男孩阿力離家外出,得走過樹木製作的「橋」。試問如果他繼續失明,又如何過得了「橋」呢?男孩阿力离家外出,得走过树木製作的「桥」。试问如果他继续失明,又如何过得了「桥」呢?

小男孩阿力来自卢旺达,双眼因白内障失明。卢旺达是千山之国,交通十分不便。阿力住在非常陡峭的山上,他妈妈最怕山泥倾泻,担心儿子会因此丧命。事实上,过去几年的暴雨与山泥倾泻,已经令许多卢旺达人遇难。
 
更困难的是,阿力家门外不远处就是河流。要外出的话一家人必须过河。不过,卢旺达许多河流都不会搭桥让人通过。当地人习惯放一条大木头横跨河流,要过河便得走在木头上,令不少妇女和孩子却步。
 
试想阿力失明,连在家附近走动也十分危险。要到医院,阿力妈妈便得揹着儿子横过河流。有时暴雨令树木变得湿滑,令过「桥」变得更危险。但无奈地,这是他们求医、甚至是外出的唯一方法。
 
住在老挝的孖仔阿森和阿山,因为天生白内障失明,到 7 个月大时仍然没有看过这个世界。医生要坐在窄长的小艇上 4 个小时,沿着急湍的河流直上,才能到达男孩们的家,把他们接到医院做手术。

要坐在小艇上 4 個小時,才能到達醫院的白內障孖仔。要坐在小艇上 4 个小时,才能到达医院的白内障孖仔。
 

还有肯雅女孩菲菲。阿姨为了带 3 岁的菲菲到医院做白内障手术,背着小女孩步行 25 公里,距离大约等于由赤柱广场直线徒步到大围。

阿姨背著小菲菲,徒步走 25 公里到醫院求醫,後來幸得護瞳行動資助她們的交通和醫療費用。阿姨背着小菲菲,徒步走 25 公里到医院求医,后来幸得护瞳行动资助她们的交通和医疗费用。
 


经济考量

求医同时需要考虑病人的经济状况。这不单指医疗费用,还包括来往医院的交通费与住宿费,有关费用需要加倍 —— 这是因为病人的照顾者,以至家裡其他的被照顾者,如婴儿、长者等都要一併到医院。家人需要暂停工作,收入减少。这些医治眼疾的「成本」,病人都得考虑,大大减低贫困家庭的求医意欲。
 
这些故事我们遇得太多。当住在稍为邻近村镇的病人得到医治后,下一步就要寻找住在最偏僻角落的病人。因此护瞳行动不断寻找方法去接触这些社群。
  1. 社区领袖是最佳的「传道人」。例如医院会联络村长,让村长把医疗队将要到村提供眼疾筛查的消息,在村裡透过「大声公」广播,或者在市集传播消息。
  2. 我们邀请曾经接受眼疾手术的病人,向村民分享进行手术的经验,让村民放心求医,尽快恢復视力。
  3. 我们与其他疾病的控制人员合作,当他们向村民提供某种疾病防控时,同时寻找眼疾患者,提供医疗讯息。
  4. 逐家逐户探访也能够找出眼疾的潜在患者。
 
护瞳行动一直与伙伴医院合作,发展流动眼科,把眼疾服务送到有需要人士的家门口。有志者,事竟成。捐助护瞳行动,您可以为眼疾病人提供更便捷的医疗服务。请即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