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狀病毒肆虐令醫護人手吃緊,眼疾治療資源分配不足,影響病人重拾視力的機會。醫學期刊《刺針》發表最新報告,指2020年失明和視力障礙造成超過港幣30,000億元 ($4110億美元)的經濟損失,數字在亞洲尤其嚴重,分別在東亞洲和南亞造成近港幣7,000億和5,000億元損失。超過9成未被治療的眼疾,例如白內障屈光不正等,治理的成本效益其實十分高,方法和技術亦亦非常簡單。

有關報告亦指兩性獲得的眼疾照護並不平等。每100名失明或患中等至嚴重程度視障男性,便有108名和112名女性分別失明和患有中等至嚴重程度視障。

報告由超過73名專家共同發表,包括護瞳行動,促請各國政府審視現有眼疾醫療資源分配,改善診斷和治療技術,增加眼科專業人員培訓和設立相關職位,將眼健康納內恆常和全民醫療保障,讓人人都有獲得優質眼疾治療的權利。

有份撰寫報告的護瞳行動公共政策與倡議部門主管Brandon Ah Tong指出,研究反映解決可以避免的眼疾,例如白內障和屈光不正(包括近視)等,有助社會經濟發展和建立共融社會,達到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

他說︰「許多人忽視視力對人生的影響。欠缺健康的視力,會阻礙個人教育和就業機會。失明和視力障礙尤其影響中低收入國家,例如農民 - 沒有清晰的視力,農民便手停口停,使貧困持續成為社會問題。」 他又指健康視力有助女性自力更生,打破傳統文化中男女不平等的困局。

有份參與研究的北京同仁眼科中心主任王寧利教授亦表示,增加眼疾治療的資源,解決如白內障和近視等簡單而成本效益高的眼疾,有助患者重拾視力,快速改善許多人的生活和生計。

《刺針》去年12月曾發表研究,指全球因為人口增加和老化,推斷患有視障的實質人數將由現時的10億增加至2050年的17億。報告又指亞洲的視障人口在過去30年增幅最大,尤以東亞洲國家中度至嚴重視障人口增加了10.7%。

按此下載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