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明,可以關乎一種文化的傳承。

87歲的李增保是雲南拉牯族人,也是村裡唯一教授非物質文化遺產、民族音樂籚笙的老師。籚笙是利用蘆竹製作的吹奏樂器,拉牯族人每逢慶典或節日,都會吹著籚笙,踏著輕快的舞步,喝著烈酒來慶祝。

對籚笙充滿熱情的李增保,在居住的雲南瀾滄縣竹塘鄉大塘子村裡,桃李滿門,年輕的拉牯族人都跟他學籚笙音樂和舞步,學生人數多達三百人。他是個慈祥、快樂的爺爺,總共有21個孫子,五代同堂。李增保與他的籚笙音樂,連結著村裡幾代人。

可是他3年前兩隻眼晴都患上白內障,視力漸漸模糊。那時他勉強教學,但眼晴愈來愈不聽話,看不清楚。這教李增保十分沮喪,這不但影響教學,更可能令籚笙在大塘子村慢慢失傳。



他說︰「3年前我什麼都看不見,帶孩子跳舞,只聽到他們說話,但看不見臉。來跟我學籚笙舞的人很多,聽嘛聽得見,可是臉嘛就一點都看不清楚。」去年護瞳行動聯同瀾滄縣第一人民醫院的眼科篩查隊伍到李增保的村子裡,把他帶到醫院,先替右眼做手術。

李增保在手術後右眼終於看得見。他立即回到教室,竟發現教授的舞步都是錯的,還以為自己教得對了。今年他左眼的視力再退無可退,又回到醫院接受手術,終於一雙眼都看得清清楚楚。

他高興地說︰「我已經80多歲了,但現在眼晴像20多歲!臉也看得見,教也好教了。學生高興,我也高興。」他一直擔心拉牯族的傳統會失傳,治好雙眼令他對未來充滿信心。

為李增保施手術的石香國醫師,曾獲護瞳行動贊助在昆明學習做白內障手術,現在是醫院裡首屈一指的白內障手術醫生。

在瀾滄縣,50歲以上的白內障病發率約為30-40%。有些病人住在偏遠的地方,交通不方便,他們不會隨便到醫院去接受治療,發病率因此可能更高。

石醫師說︰「眼晴看不見,有的人連吃飯上廁所都成問題。「老百姓做了白內障手術,生活能自理,有些能參加勞動,還可以創收(創造收入),家屬不必要照顧他們,心理上更舒服一些。」

護瞳行動一直支持在中國農村培訓醫生,和改善眼科醫療設備 – 中國50%的人口住在農村,但只有30%眼科資源在這些偏遠的地區。

只要我們共同努力,定可讓更多像李增保一樣的白內障患者重拾光明,燃起第二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