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人的善心是有名的 - 每逢全球任何地方,出現任何需要,香港都會立即慷慨地伸出援手,絕不猶豫。在香港眾多的慈善團體中,為何要選擇捐助護瞳行動呢﹖讓我們以老撾一個故事,來解釋在地治療眼疾,對患者與整個社區能帶來什麼的改變。

1. 病人需要尊嚴

阿環住在老撾北部烏多姆賽省一個小村落裡,離開大城市三個小時的車程。她約在四年前,兩眼慢慢看不見。她說︰「有一天我在耕田時,眼睛突然像有什麼東西刺進去,漸漸好像一幅牆擋住,什麼也看不見。」

本來天天勞動的阿環,現在日日被困在家裏,無法工作、不能煮食,照顧不了家人或走到村裏。沒有其他人,她便活不下去。

平日的阿環是睡在廚房地上的。她與家人住在傳統的老撾房子裡,牆身用薄薄的木片搭成,屋頂是用稻草蓋的,房子離地面幾吋高,廚房與屋子分開。如果阿環肚餓,連自己找食物的機會也沒有。她唯有孤獨地住在廚房裏。

阿莊無法獨立生活

我什麼都做不了,連吃飯也要人餵。
- 阿環,老撾人,雙眼患有白內障四年
2. 在地為病人提供服務

阿環家境貧困,無法負擔到城市求醫的交通費。醫生英德拉與護瞳行動組織的流動眼科營,帶同必須的眼科手術醫療設備,逐家逐戶為村民檢查眼睛時,發現了阿環的個案。英德拉醫生說︰「她去不了醫院,就我們來看她吧。」 

要探訪阿環絕不容易。英德拉醫生要進入村莊,必須沿著狹窄的泥路駕駛近一個小時,穿過玉米與香蕉田,跨過河流才到達阿環的家。要看不見的阿環到醫院求醫,簡直是天方夜譚。 

正如護瞳行動的創辦人霍洛醫生說,「什麼也不做,那不是解決方法 」。因此我們其中一個工作重點,是支援當地機構,發展服務,直達病人家門口。大部分無法求醫的病人,不單只因為貧困而無法負擔醫藥費 --- 他們要坐車到幾小時車程、幾百公里外的醫院尋求服務都十分困難。

流動眼科檢查因此對貧困的病人十分重要,特別是如老撾等國家,地廣人稀,病人要尋求治療比大城市的病人困難。護瞳行動單在2018年便在老撾的10個省份,支援了在流動眼科檢查營進行的4300宗白內障手術,以及在省眼科醫院安排了639宗白內障手術。但老撾全國仍積壓了50,000宗白內障個案急需要支援。我們在做的,仍是九牛一毛,必須加倍努力。

3. 把握治療的黃金時機 


英德拉醫生說︰「她左眼的白內障已經很成熟了。以這個小村僅有的設備,我能治好左眼,但右眼的白內障發生太久了,以至晶體移位。我們必須把握時間,先醫好左眼,我擔心個案拖得愈久,便會與右眼一樣,失去視力。」

4. 提供醫療設備 培訓醫療人員 刻不容緩

英德拉醫生自己搭起手術室來。
村裏沒有合適的手術設備。英德拉醫生先要在村民平日聚會的小房間子,自己搭起手術室來。那兒沒有電力,黑漆漆的。英德拉醫生從自己的車子裏拿出電芯,然後接駁上手術儀器,再打開摺合的手術枱。轉眼間,簡便的手術室便佈置好了。

英德拉醫生並不是單人匹馬。他帶同母嬰健康院的護士加敏來到村裏幫忙。加敏曾接受護瞳行動的基本眼科訓練,負責挨家挨戶為村民篩查眼疾,也是她發現亞環的個案的 。

英德拉醫生從車子拿出電池,接駁手術儀器。英德拉醫生從車子拿出電池,接駁手術儀器。

只需要30分鐘,英德拉醫生便完成手術。他收好手術器材,把電芯放回車裏,然後坐在一邊享用簡單的午餐。兩小時後英德拉醫生再回到小房子,脫去阿環的手術用眼罩。已經四年看不見的阿立時看清四周﹐開心與感恩的眼淚忍不住湧出來。

5. 改變失明患者人生 
四年了,我第一次看得見!

一群孩子擁向阿環,看看這個平時生活在黑暗裏無助又沉默的老婆婆,現在臉上充滿喜悅。阿環從前只能從聲音辨認出孩子們,現在她能看清楚他們每一張臉。「還有,我能自己煮飯了!」
手術後孩圍攏過來看阿莊。
英德拉醫生對手術結果十分滿意。他說︰
如果我沒有來到她家,她就只能一生活在黑暗裏。

現在他正思考如何把阿環送到城市的醫院,看看有沒有方法醫好她的右眼。

正如護瞳行動創辦人霍洛醫生所說,「無論是誰在做手術,他的眼睛都跟首相或皇帝的眼睛同樣重要。」

捐助護瞳行動,你能改變一個人、以至一個社區。立即按此捐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