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醫是救命。受眼疾折磨的病人,生活由光明轉為陰暗,或許無法繼續學業和工作,需要其他人的幫助,影響家人的生活,甚或引致自己情緒波動等。
 
住在偏僻地區的眼疾病人,因為醫療服務不足,需要長途跋涉到醫院是求醫是常態。求醫的路途上,他們通常要考慮兩大要點︰地理與經濟狀況。
 
考慮到地理,已阻截了一部分病人。
   

危險的地理環境

男孩阿力離家外出,得走過樹木製作的「橋」。試問如果他繼續失明,又如何過得了「橋」呢?男孩阿力離家外出,得走過樹木製作的「橋」。試問如果他繼續失明,又如何過得了「橋」呢?

小男孩阿力來自盧旺達,雙眼因白內障失明。盧旺達是千山之國,交通十分不便。阿力住在非常陡峭的山上,他媽媽最怕山泥傾瀉,擔心兒子會因此喪命。事實上,過去幾年的暴雨與山泥傾瀉,已經令許多盧旺達人遇難。
 
更困難的是,阿力家門外不遠處就是河流。要外出的話一家人必須過河。不過,盧旺達許多河流都不會搭橋讓人通過。當地人習慣放一條大木頭橫跨河流,要過河便得走在木頭上,令不少婦女和孩子卻步。
 
試想阿力失明,連在家附近走動也十分危險。要到醫院,阿力媽媽便得揹著兒子橫過河流。有時暴雨令樹木變得濕滑,令過「橋」變得更危險。但無奈地,這是他們求醫、甚至是外出的唯一方法。
 
住在老撾的孖仔阿森和阿山,因為天生白內障失明,到 7 個月大時仍然沒有看過這個世界。醫生要坐在窄長的小艇上 4 個小時,沿著急湍的河流直上,才能到達男孩們的家,把他們接到醫院做手術。

要坐在小艇上 4 個小時,才能到達醫院的白內障孖仔。要坐在小艇上 4 個小時,才能到達醫院的白內障孖仔。
 
還有肯雅女孩菲菲。阿姨為了帶 3 歲的菲菲到醫院做白內障手術,背著小女孩步行 25 公里,距離大約等於由赤柱廣場直線徒步到大圍。

阿姨背著小菲菲,徒步走 25 公里到醫院求醫,後來幸得護瞳行動資助她們的交通和醫療費用。阿姨背著小菲菲,徒步走 25 公里到醫院求醫,後來幸得護瞳行動資助她們的交通和醫療費用。

 

經濟考量


求醫同時需要考慮病人的經濟狀況。這不單指醫療費用,還包括來往醫院的交通費與住宿費,有關費用需要加倍 —— 這是因為病人的照顧者,以至家裡其他的被照顧者,如嬰兒、長者等都要一併到醫院。家人需要暫停工作,收入減少。這些醫治眼疾的「成本」,病人都得考慮,大大減低貧困家庭的求醫意欲。
 
這些故事我們遇得太多。當住在稍為鄰近村鎮的病人得到醫治後,下一步就要尋找住在最偏僻角落的病人。因此護瞳行動不斷尋找方法去接觸這些社群。
 
  1. 社區領袖是最佳的「傳道人」。例如醫院會聯絡村長,讓村長把醫療隊將要到村提供眼疾篩查的消息,在村裡透過「大聲公」廣播,或者在市集傳播消息。
  2. 我們邀請曾經接受眼疾手術的病人,向村民分享進行手術的經驗,讓村民放心求醫,盡快恢復視力。
  3. 我們與其他疾病的控制人員合作,當他們向村民提供某種疾病防控時,同時尋找眼疾患者,提供醫療訊息。
  4. 逐家逐戶探訪也能夠找出眼疾的潛在患者。
 
護瞳行動一直與伙伴醫院合作,發展流動眼科,把眼疾服務送到有需要人士的家門口。有志者,事竟成。捐助護瞳行動,您可以為眼疾病人提供更便捷的醫療服務。請即行動。


原文刊CUP網上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