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同燃希望獎名單公佈

鼓勵行動為本 傳達愛與關懷
2022 同燃希望獎得獎名單公佈
新型肺炎疫情影響社會上每個人,正正在困難的時刻,我們更能見證人性美善的一面。同燃希望獎今年嘉許38名熱心服務社會的高小學生。嘉許項目包括自發建立「乒乓波枱農場」、協助無家者及難民、關注環保製作酵素等項目,為社會帶來希望和歡樂。
「同燃希望獎」由國際眼科組織護瞳行動主辦。護瞳行動的創辦人霍洛教授深信,「互相幫忙是人類本有的美德」。獎項傳承霍洛教授的信念,希望感染更多學童將行善的信念落實到社區。有關獎項自2012年起在澳洲和香港舉辦,至今已嘉許超過3,000名同學。今屆「同燃希望獎」共有39間學校、超過360名學生參加。
護瞳行動董事會會成員Lauren Chung表示今年參加項目繁多,成績令人鼓舞︰「儘管這幾年發生了很多變化和挑戰,但我們很高興看到這麼多學生致力於為社區帶來正面積極的影響。護瞳行動的創辦人霍洛教授畢生致力幫助別人和協助他人自助,並幫助世界上一些最貧窮的人恢復視力。我們相信他會以各位同學為傲。」
本身育有一對子女的藝人何基佑,出席活動時讚揚同學積極服務社會。他說︰「我時常教導子女要留意幫助有需要的人。行善無分大小,可以盡自己能力幫助更多的人。他亦特別支持護瞳行動針對治療兒童的可避免失明,「恢復視力可大大改變他們的生活,並給予他們一個光明的未來。」
2022年同燃希望獎部份獲嘉許項目包括
同燃希望卓越大使
香港仔聖伯多祿天主教小學 陳韜羽、張紀遊、張子曦、馮樂瑩、林靜欣、林梓晴、徐焯嵐、謝藍
今年初香港疫情爆發第五波,導致蔬菜價格猛漲。八位香港仔聖伯多祿天主教小學五年級的同學主動提議在學校建立「乒乓波枱農場」,親手種植蔬菜送給區內有需要的家庭。 種植過程充滿曲折,但同學們努力不懈,最後透過區內的社區服務中心送出了100多盆菜苗予有需要家庭。菜苗雖小,但傳遞的正能量卻很大。同學不僅幫助了別人,也成為了全級同學的榜樣。
同燃希望優秀大使
神召會德萃書院(小學部) 方本曦 、黃浚軒、林璟朗 、陳鎧澄、許鍶泳、田臻熙 、劉一姿、袁慧心、譚博、謝彥鋒、夏治平、梁恩曦、許嘉仁、姜凱威、林博禮、王天悅
來自神召會德萃書院 (小學部) 的十六位同學,自發探討香港弱勢群體議題。他們透過一個服 務無家者機構舉辦的導賞團,親身了解無家者的真正需要。他們又從無家者義工處學習編織 杯墊和製作手繪摺椅等手工藝,並親自尋找場地贊助,於手作市集慈善義賣,並將籌得款項 全數捐贈,延續溫暖。
同燃希望行動大使
浸信會沙田圍呂明才小學 麥綽遙
綽遙自發製作環保酵素至今已三年。她利用每天食完後剩下的生果皮製作成液體酵素來種植,亦會將酵素送給鄰居,鼓勵大家一起享受種植的樂趣和綠化環境。在學校綽遙是環保領袖生,會參與惜碳承諾計劃,身體力行食素、避免使用即棄餐具,和做好資源回收等。在嚴峻的疫情下,綽遙也盡己所能參與義工服務,例如派發防疫用品等等。
同燃希望傑出大使
國際基督教優質音樂中學暨小學 潘譽愷
譽愷一向關注本地不同種族。當他知道部份滯港難民身份未明,無論尋找工作還是居所時都遇到困難。不少難民都是單親媽媽,同時得照顧幾個孩子。譽愷因此與媽媽自發向不同機構或供應商聯絡,贊助難民日常生活用品如奶粉、二手衣物、消毒用品、檢測劑等,實踐多元共融的平等互愛精神。
同燃希望大使
慈幼葉漢千禧小學 陳可盈
可盈一直參與不同的義工服務,更將獲得的獎學金購買冷帽、頸巾和手套等禦寒物資,轉交議員送給獨居長者。她更推己及人,身體力行呼籲同學及朋友捐出防疫物資給長者。近年可盈還積極推動 「種族共融」和「跨代共融」的精神,希望盡自己能力,幫助獨居長者和少數族裔的朋友。
同燃希望優異獎
李鄭屋官立小學 SHAHID Haniya
Haniya是樂於助人的女孩。她打破種族的枷鎖,不僅在校身兼數職幫助各級同學,還成為同學及身邊們的榜樣。
仁濟醫院蔡衍濤小學 陳銘智
銘智將在校種植的有機蔬菜送予老人護理中心。他是環保小先鋒,除了參加清潔海灘活動外,亦利用自己的經歷影響身邊人,鼓勵身邊人為地球出力。
港大同學會小學 潘靖、潘晴晴
潘靖和潘晴晴從小積極參加義工服務,曾協助單親媽媽修飾及清理房屋,和運送物資贈予弱勢家庭等,向身邊人分享助人為樂的喜悅。
保良局莊啟程第二小學 鄧晞嵐
香港疫情在年初漸趨嚴重,晞嵐自發製作影片分享如何使用快速檢測包,透過不同社交媒體發放予長者和有需要的人。
匡智翠林晨崗學校 李晞彤
晞彤樂於幫助同學,她經常主動並用心地照顧同學,在課堂提點及幫助同學各項所需。
哈羅香港國際學校 許桓曦
喜歡製作手工藝品桓曦,向親友慈善義賣作品,將籌得款項捐贈兒童院,利用興趣幫助有需要孩子。
光明英來學校 溫籽彥
籽彥在曾就讀的幼稚園設立了 「好孩“籽” ,好表“彥〞」獎學金,鼓勵師弟妹一起多感恩,多做義工,由小開始回饋社會。
德雅小學 莫傲言
傲言在過去一年積極參加了十多項義工活動,例如籌款、清潔海灘、探訪劏房戶和清潔工友等,獲得老師及服務機構嘉許。
慈幼葉漢千禧小學 劉鎧迪
鎧迪藉著自身的經歷,以過來人的身份幫助弱勢社羣。
路德會梁鉅鏐小學 岑愷晴
愷晴曾經身患重病,在康復後一直以過來人身份積極參與不同義工服務,透過分享自己的經歷鼓勵他人。
(依英文字母排列)
最積極參與學校
黃大仙官立小學
您也可能喜歡的文章

Tech leaders join forces with The Fred Hollows Foundation to tackle avoidable blindness

The Fred Hollows Foundation honoured with prestigious global awar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