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

選擇語言

Fred Hollows

霍洛教授如何讓數百萬人負擔得起白內障手術

fred-hollows_1991_iol_1886x1427.jpg

過去,白內障手術對生活在貧困中的數百萬人來說遙不可及,而最大的障礙竟是一塊微小的塑膠——人工晶體。霍洛教授看見這種不公,決心改變現狀。他的堅持,讓白內障手術成為全球最可負擔、最有效的醫療手術之一。

什麼是人工晶體?

A close-up of multiple intraocular lenses ready for cataract surgery.圖片來源:Michael Amendolia(尼泊爾,2019)

人工晶體(Intraocular Lens,簡稱 IOL)是一塊精密設計的小型鏡片,用於白內障手術中替換混濁的天然晶體,恢復清晰視力。霍洛教授曾形容它們是「世界上最昂貴的塑膠片」。

人工晶體在護瞳行動的工作中至關重要,甚至出現在我們的標誌中,象徵醫療創新,以及「人人享有視力權利」的理念。

人工晶體如何運作?

眼睛的晶體負責將光線聚焦到視網膜,讓我們看得清楚。當白內障形成,晶體變得混濁,視力開始衰退。手術時,醫生會移除混濁晶體並植入人工晶體,讓光線重新正確聚焦,視力得以恢復。這個微小的改變,卻能徹底改變人生。

霍洛教授的大膽構想:讓人工晶體變得人人可負擔

1980年代,白內障手術昂貴的原因在於人工晶體價格高昂,一片鏡片可能要數百澳元,令手術對貧困人士而言遙不可及。

Professor Fred Hollows holds an intraocular lens made from PMMA perspex, the same material used in aircraft windows.

霍洛教授手持一片人工晶體,材質為 PMMA,與飛機窗相同。

圖片來源:Newspix (1992)

霍洛教授認為這是不公平的,他說:「優質眼科服務是每個人的權利,而不是只有富人才能享有。」

他坦言自己不喜歡繁瑣的行政工作:「我是一個親力親為的眼科醫生、老師和研究員,這是我喜歡做的事。我討厭為行政人員填寫表格。」

他希望把自己的專業用在最能發揮影響力的地方。他在 1992 年接受新南威爾士大學訪問時說:「眼科領域仍有許多挑戰,我希望專注在那些真正能帶來改變、改善生命的工作。」

他的構想既務實又大膽:建立本地工廠,生產高品質、低成本的人工晶體。

從理念到現實:尼泊爾與厄立特里亞的工廠

在去世前,霍洛教授致力於建立兩間人工晶體工廠,一間在尼泊爾,一間在厄立特里亞,並於1994年正式啟用,實現了他「可持續、本地化生產」的願景。

“Team members and local staff outside the IOL factory in Eritrea, producing lenses to restore sight.”厄立特里亞人工晶體工廠—這裡生產的每一片鏡片,都在幫助預防失明,並改變厄立特里亞及其他地區的生命。

圖片來源:護瞳行動 (2017)

他曾說:「我希望在厄立特里亞建立人工晶體工廠,讓非洲人不再因為缺乏資源而失明。我的目標是為厄立特里亞人爭取時間。」

1990年,霍洛教授獲頒厄立特里亞首位榮譽公民,以表彰他與當地醫生和醫護人員並肩努力,預防失明、強化眼科系統。

如今,這些工廠仍獨立運作,每年生產約25萬片人工晶體,累計超過800萬片,供應至50多個國家,幫助無數人重見光明。

Inside Eritrea's IOL factory圖片來源:護瞳行動

霍洛教授曾希望這些工廠有一天能供應整個非洲大陸。他說: 「我們希望厄立特里亞能建立更多人工晶體工廠,並將產品出口到其他非洲國家,以可負擔的價格供應。因為非洲,如果每間工廠每年生產 10 萬片鏡片,整個大陸只需要約 25 間工廠。」

人人可享的手術,改變生命

透過降低人工晶體成本,白內障手術在全球最貧困的社區變得人人可享。今天,護瞳行動只需約澳元 $25(約港幣 $150),就能支持一次白內障手術,幫助患者重拾光明,讓他們重新擁有視力、尊嚴與生活。

霍洛教授曾說:「如果有人本來可以避免失明,卻最終失去視力,這是一種無法接受的不公。」這種信念至今仍推動我們的工作。

這些工廠不僅恢復視力,也創造就業機會,促進當地經濟,體現了霍洛教授「受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的理念。

霍洛教授的精神延續

霍洛教授對人工晶體的創新,徹底改變了全球眼科醫療。他的熱情與信念,至今仍引領護瞳行動的每一步。

霍洛教授曾說:「這是一份踏實而有意義的工作。有多少人能有機會參與其中?看到白內障患者接受手術重拾視力,真的會讓你的心靈感到溫暖。」

霍洛教授的願景至今仍啟發全球的眼科醫生、研究人員和支持者。每當有人在手術後睜開眼睛,他的精神便再次被喚醒。

Tran Thi Den, 82, in Quang Nam province, Vietnam. Thanks to a low-cost intraocular lens, her sight and independence have been restored. Fred Hollows’ legacy lives on through people like Den.82 歲的丹婆婆身於越南廣南省,因低成本人工晶體重拾視力與獨立生活。霍洛教授的精神,透過像丹婆婆這樣的人延續下去。

圖片來源:Michael Amendolia

您可以延續霍洛教授的願景

只需港幣150元,您就能幫助一名患者重拾視力,改變一生。 立即捐款,或成為每月捐款支持者,幫助消除可避免的失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