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攝影師Michael Amendolia精選重見光明的感人瞬間

照片傳遞感動,展示光明力量
著名攝影師Michael Amendolia精選重見光明的感人瞬間
作為一名攝影師,過去三十年間,我有幸用鏡頭記錄下全球眼健康事業中最感動人心的時刻。我的旅程始於與霍洛教授的臨終相遇,這次相遇改變了我的人生,也開啟了我與護瞳行動的長期合作。從尼泊爾的峽谷深處,到厄立特里亞的炎熱沙漠,再到越南的繁忙村莊,我親眼見證了一個又一個重見光明的奇蹟——它們不僅改變了個人,也深刻改變了整個社區。以下十張照片,是我拍攝生涯中最珍貴的瞬間。每一張都承載著人類的韌性、溫暖的人性,以及視力重獲後的無限希望。
納加闊特,尼泊爾木斯塘 – 1992年
這是我三十年攝影生涯中最難忘的畫面之一。
照片中,白內障患者步履維艱,沿著冰川溪流,一步步走向護瞳行動的臨時手術營。那時我還需要用傳統的菲林相機拍攝,回家後在暗房裡沖洗出她通往光明的路途。
那時我剛見證完霍洛教授在越南救盲,魯特醫生就邀請我與尼泊爾Tilganga眼科中心參與外木斯塘首次對外開放後的第一場救盲行動。在木斯塘的十天,是歷來最具挑戰性,也是讓我收穫最多的。
與世隔絕的環境下,魯特醫生用行動證明:只要有光,手術就能進行。如果病人無法前來,他們就將手術帶到病人身邊。
盧旺達 – 2016年
芝古醫生是第一位由護瞳行動培訓的非洲女性眼科醫生。我在盧旺達偏遠村莊為她拍攝這張肖像,她剛剛為男孩阿力檢查完眼睛,身旁是他的家人和朋友。雲光交錯的天空,襯托著芝古醫生堅毅的身影。
阿力出生時已患有白內障,雖然想學習閱讀及寫字,但當地學校沒有設施照顧失明兒童。媽媽在農場勞工,也是阿力和弟弟的唯一照顧者,生活上有很多困難,更別說籌出手術費。
阿力九歲時才做手術,很多人說這已經太遲了。但護瞳行動和芝古醫生沒有放棄。最後成功讓阿力重見光明,改寫了阿力的人生。
孟加拉巴里薩爾 – 2018年
基層眼科護理對及早發現問題至關重要。22歲的醫療助理正在巴里薩爾的女子中學為學生進行眼睛篩查,讓無數學生得以及早發現問題,預防失明。
印度拉達克列城 – 2016年
在拉達克等高海拔地區,紫外線強烈,不少年輕人都會有白內障。只有30歲的天尼斯是其中之一,白內障令她在兩年間視力惡化,然而生於遍遠的村落,她無法求醫,也無法正常生活,變得越來越寡言——直到護瞳行動為她帶來希望。我拍下她接受手術前的模樣,相片中清楚看到她眼裡混濁的晶體。
拍攝後翌日,她的白內障和內心都被治癒了。
她終於成功重見光明。
埃塞俄比亞北舍瓦沙眼緊急行動 – 2014年
教師舍梅爾.特雷法(Shelmel Terefa) 在奧羅米亞北舍瓦的一所學校,為學生示範洗臉,教育學生如何預防沙眼——這也是護瞳行動重要的眼健康工作之一。
學生們圍著他,眼神裡充滿渴望與新奇。只要簡單的衞生教育,便可以改變一個世代的眼健康。
尼泊爾加德滿都谷地 – 2019年
午後,金色陽光瀰漫整個手術營。
74歲雙眼失明的 志尼(Chini Lama),在寺廟裡的臨時手術營接受白內障手術後,被眼科助理的抱著離開手術室。這一幕充滿了人性的溫暖,讓我無法忘懷。
盧旺達基加利 – 2016年
76歲的法蘭辛(Francine Nyiradende )雖然雙眼失明超過三年,性格仍然開朗。
白內障手術後,她在手術台上與芝古醫生開懷大笑——這是我多年拍攝手術中少有的場面。
印度拉達克列城– 2016年
於列城總醫院天台,魯特醫生與手術剛結束的病人並肩站立。
手術營開始前數星期,團隊走遍每一個村落,為需要的人做篩查。短短四天,268位患者免費接受手術。每一雙重見光明的眼睛,都是希望的見證。
尼泊爾加德滿都谷地普拉哈里寺– 2019年
手術後的早晨,74歲的智尼接受術後檢查(Chini Lama)仰望著頭頂的佛教壁畫。
她和朋友三人,在同一天重獲光明。
護瞳行動及合作夥伴每年在該寺進行一到兩次眼科手術營,得到當地僧侶的支持,讓很多人的希望,從寺院裡再次重燃。
肯亞巴林戈郡 – 2016年
七歲的娜比婭在父親回家時,興奮地撲入爸爸懷裡,媽媽亦在旁見證,場面充滿喜悅。
娜比婭天生白內障,從小只能依靠聲音和觸覺探索世界。她經常坐在屋外,隨著收音機的福音歌輕聲哼唱,聽到兄弟姊妹的笑聲,便小心翼翼摸索著走過泥牆。
在護瞳行動的幫助下, 讓她第一次用眼睛看見世界。手術翌日,媽媽含淚見證醫生為女兒拆除眼罩。